首页> 新闻资讯>新闻动态

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01-13

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研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
 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做好明年“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汪洋副总理还将作总结讲话,部署明年“三农”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全面完成中央提出的工作任务,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2014年工作
 即将过去的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连续两年超过12000亿斤。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民收入增幅将连续第5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望继续缩小。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供给充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农机、农垦、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全年农产品出口有望突破700亿美元。
 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部门牵头或参与的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一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国务院批准印发《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迈出新步伐,种业、农垦、农村金融等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农业法治建设、农业依法行政扎实推进。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为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社会广泛好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上下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农业部门拼搏奋进的结果。一年来,全国农业系统着力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推动政策创设和落实。适应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等新情况,我们着力巩固基本面、开辟新途径、培育增长点、促进增收入。巩固基本面,就是在增加资金总量、优化项目结构上做文章,中央财政农业支出持续增加,推进农财两部共管项目整合,初步形成覆盖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的政策支持体系。开辟新途径,就是依托各项重点改革发展任务,推动出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补助,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肉牛母畜扩群等补助试点。培育增长点,就是在金融保险支农方面实现新突破,国务院专题召开金融服务“三农”电视电话会议,国办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类金融支农试点试验渐次展开。促进增收入,就是努力加大农民增收支持力度,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完善农民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流通营销,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二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面对高起点和部分地区伏秋旱严重、病虫害多发、市场环境多变等严峻考验,我们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坚持抓产粮大县、抓重点地区、抓主要品种,举办492个全国产粮大县现场培训班,进一步坚定主产区重农抓粮的信心,分区域部署督导、分作物指导服务,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到田间地头。坚持科学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判,推动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统防统治,全力抓好增产模式攻关,进一步提高高产创建水平。
 三是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召开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推动“菜篮子”生产提质增效。推进园艺作物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抓好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蔬菜水果面积、产量实现“双增”。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抓住年中生猪和家禽价格止跌回升的有利时机,引导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深入实施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预计全年肉类、奶类产量分别达到8600万吨和3890万吨,比上年增长0.8%和6.6%。加强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开展清理整治“绝户网”行动,推进现代渔业建设,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超过6400万吨,比上年增长3.7%。
 四是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支撑。预计今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以转基因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48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推进第四期中国超级稻等重大项目攻关,搞好重大成果和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加快构建现代种业发展新机制,建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启动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加强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创建良种产学研联合攻关新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巩固小麦的基础上推进水稻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狠抓油菜、棉花、甘蔗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达1.5亿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在10个省市、22个县、2549个村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实施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了一批“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陕西、山西2个整省,其他省份14个整市和300个示范县开展示范培育,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破100万;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遴选全国“十佳农民”,在13个省招聘特岗农技人员1万余名。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今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3%、99.2%和93.6%,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全国已有86%的地市、71%的县市建立了专门监管机构。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完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秸秆、畜禽粪污和地膜等综合利用,发展农村沼气,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外来动物疫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工作,口蹄疫、禽流感等零星散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推动贯彻落实,有序推进畜禽屠宰监管职能交接。
 六是抓好农村改革任务落实。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召开全国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座谈会,汪洋副总理作重要讲话;在山东、四川、安徽3省开展整省试点,加上其他各省整县试点,目前试点覆盖面积已达3.3亿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合同签订率明显提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印发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评定一批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有些省区市也出台了家庭农场扶持意见、家庭农场工商部门认定办法等文件。截至11月底,全国已有家庭农场87.7万家、农民合作社126.7万家、龙头企业12万多家。深化农产品价格和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参与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试验,配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两区”建设,举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训班,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扩大到25个;召开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启动第二批改革试验区和试验任务。研究推进农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在过去一年工作中,各级农业部门坚持高点强攻不松懈、探索创新不畏难、突出重点抓落实、整合优化聚合力,做到了稳粮增收两抓紧、发展改革两兼顾、业务作风两促进、中央地方两联动,形成了推进“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二、关于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提出,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央全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刻分析农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战略要求。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常态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紧迫又长远,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新常态,首先必须更加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农业农村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是调节劳动力就业波动的“蓄水池”,是扩大消费新的增长点。只有持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发展稳粮增收好形势,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才能为适应新常态稳定市场信心、扩大回旋空间、增强应对底气。适应新常态,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要求都将发生相应变化,面临的新老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只有内强素质、外迎挑战,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才能突破制约,建立起更加稳固的农业基础。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已经到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不能再“滞后”下去了。实现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巩固农业基础的根本途径,从现在起,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完成好稳定产量、保障供给的首要任务,又要兼顾好提高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既要适应国内发展环境,又要放眼国际竞争态势;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又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目标,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强化政策法治、设施装备、人才服务等支撑保障,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保护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一二三四”,即围绕一个目标、强化两个动力、夯实三个支撑、建设四个体系。
 当前,农业部门适应新常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在高起点上主动作为,在中高速下积极应对,下定决心、增强信心,全力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应对农业发展现实挑战,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但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突出表现在: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多年来资源条件已经绷得很紧,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温饱问题解决后,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已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条件不尽匹配,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并存;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一些农产品库存增加与部分农产品进口增加并存;种养业结合不紧、循环不畅,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污未能有效利用并存。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却弱势运行,导致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我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导致进口持续增加,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给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双重挤压。上述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暂现象,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都倒逼着农业必须“转方式、调结构”。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些年,农业虽然保持了增粮增收的好势头,但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当前与长期等方面矛盾上升。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虽然农业技术设施装备条件逐步改善,但“毛细血管”不发达、“最后一公里”不到位、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虽然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但小规模经营仍占大多数,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很多地方农民依然是按习惯种养,凭感觉种养,跟风种养,走不出“多了多、少了少”的烦恼循环。虽然我国是种养业生产大国,但农业区域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仍然是我们的软肋,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脱节,农业内部潜力挖掘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只有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才能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才能使农业成为有前途、有吸引力的产业。
 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着难得机遇。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保障。连年丰收后,主要农产品库存充裕,有的达到历史高点,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使农产品出口、消费和加工需求增长有所减弱,农业生产保数量的压力会有所缓解,这为推动农业发展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安全并重转变打开了时间窗口。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全面实施,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留出了余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农业生产可以由过去的保全部、保所有向保重点、保口粮转变,这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空间。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添了拉力。我国已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未来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条件。当前,全球谷物总体产大于需,大宗农产品库存消费比均处于历史高点。这为我们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操作空间。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
 推进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转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调结构,重点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禀赋特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为此,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新形势下“转方式、调结构”,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生产还要不要抓那么紧?对此,中央的态度十分鲜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推进结构调整,绝不是简单调减粮食,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几次深刻的历史教训!无论怎样转、怎样调,都绝不能把粮食产能调低了、耕地调少了,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当前关键是要稳产量、提产能。稳定粮食产量是前提。“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是更均衡更全面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产量不再重要,粮食不可能总是增产,但绝不意味着粮食生产可以放松。中国有十几亿人,而且人口还在增加,消费水平还在提高,粮食问题丝毫马虎不得。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当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提升粮食产能是根本。有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有底气。要坚持“一稳、两保”,就是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谷物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保护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从长远来讲,要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明年,农业部门要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好这项工作,首先从大中城市周边等重点地区开始推进,先把好地和最容易被占的地保护起来。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二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要让消费者不仅吃饱吃好,还吃得安全放心,农业部门要有这个担当。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治本之道,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生产过程,着力打造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监管。抓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加大日常执法与集中整治的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应该是高效农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选育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新品种,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现在户均不到半公顷地的规模,显然难有高效益。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田能手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规模效益。要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推进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引领种养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转方式、调结构、提效益、增收入,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已为实践所证明。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经营性服务紧密结合、实现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四要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要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下决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是做到不欠新账,再逐步还历史旧账,使透支的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一方面,切实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治土治水力度,适当降低农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净化、修复农产品产地环境。
 五要更加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必须是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必须是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紧缺、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重点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这是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着力点。要统筹布局北方牧区、传统农区、农牧交错带、南方草山草地四大片区,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的通道,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
 六要更加注重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我国农业已经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大环境、大市场中。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也要有世界眼光,在全球化背景下谋划农业发展战略。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优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调控政策,适当进口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农产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实现国内外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市场统筹利用,既保障供给,又保护产业、保护农民。要着力构建农业对外合作政策体系,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培育一批跨国经营的大型农业企业,参与农业国际竞争。
 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是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注意把握节奏和方法,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首要的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体,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政府部门重点是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忌越俎代庖、行政命令,坚决防止一刀切、下指标、定任务。要坚持市场导向,尊重经济规律。深入研究需求特点、市场走势,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引导农业生产,善于通过市场流通链条带动农业生产,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防止因盲目跟风、搞“一窝蜂”,遭到市场惩罚、农民埋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加强分类研究,科学制定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少一些理想化、简单化、片面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概而言之,尊重农民、尊重市场、尊重实际、优先保粮,是我们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三、关于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明年是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2015年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高点强攻迎挑战,抢抓机遇开新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法治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完成好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任务,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到: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机制,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和补贴标准,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动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和水产品平稳发展,保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农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确保农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推进农业信息化、机械化和种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产品价格等方面改革,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业法治建设,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力。同时,要高质量编制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规划,谋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引领全面小康关键阶段的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年复一年,既要唱好“四季歌”,又要奏出新旋律。明年要在抓好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突出抓好抓实以下重点工作事项:
1.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指导各地全面准确理解贯彻中办国办文件精神,坚定适度规模经营的正确方向,积极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严禁在土地流转中定任务、下指标、将流转面积和比例纳入绩效考核。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加强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出台管理文件,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农民权益。
2.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夯实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基础。制定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反映的普遍性问题。明年,将再选择9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份每个地市选择1个县开展整县试点,覆盖面积达到5亿亩左右。要合理安排试点进度,不急于求成,不搞运动式推进,把工作做实做细。
3.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农民财产权益。推动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组织实施好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和集体资产股权台账制度,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
4.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整合农业执法职能,健全综合执法体系,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问题。农业部门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责要由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来统一行使,兽医、渔业等单独分设的,也要推行部门内综合执法。推进农业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整合并加大执法投入,强化执法实务培训,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同时,做好《种子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畜禽屠宰条例》《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制修订工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真正用好依法兴农、护农这个“硬武器”。
5.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农村改革路径、引领农业现代化。“两区”是深化农村改革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先行区、试验场、展示台,也是我们农业部门抓改革、抓发展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搞好顶层设计,鼓励基层创造,创设扶持政策,提升建设水平。要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第一批试验项目总结评估,落实好第二批试验任务,抓紧细化实化实施方案,明确步骤进度、配套措施和预期成果,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改革试验依法有序进行。要加强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规划指导和动态管理,扩大改革与建设试点范围,积极争取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文件,推动示范区形成主导产业,探索现代农业建设模式,示范引领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各试验区、示范区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有序有效做好试验示范工作。
6.抓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明年粮食生产要坚持一个“稳”字,落实好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要以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为抓手,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主产区、产粮大县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继续开展高产创建,推广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绿色环保技术模式。发展粮食生产性服务,重点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粮食规模经营主体,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立足抗灾夺丰收。
7.科学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要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在“保谷物、保口粮”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高纬度区、干旱半干旱区玉米种植,减少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小麦种植,鼓励粮豆轮作、粮草轮作、粮肥轮作,退耕种草,引导棉油糖向优势产区集中,积极扩大大豆、杂粮、薯类等生产面积,开发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推进马铃薯发展和主粮化。调整优化品质结构,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
8.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坚持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加快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在冀鲁豫皖等地重点实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草原牧区重点推行划区轮牧、舍饲半舍饲,北方农牧交错带重点推广农牧户繁育、规模场育肥,传统养牛养羊农业大省重点发展农牧结合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南方实施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要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扩大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明年要召开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
9.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帮助农民减损增收。出台并实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范围和规模,大力发展贮藏、保鲜、分等分级、包装、运销等,不能让丰收的农产品在田间白白浪费,不能让农民总陷于不得不贱卖的窘境。争取出台农产品加工扶持政策,组织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继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抓好乡村旅游示范创建。
10.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构建以国家级产地批发市场为龙头、田头市场为节点,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探索品牌农产品分等分级、“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多种营销模式。加快村级信息服务站(员)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抓好首批10省市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物联网区域试验和示范工程,开展示范应用,并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
11.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适应国家科技管理改革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创新科研立项、评审、管理方式,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科技资源整合与各学科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与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作用,探索建立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12.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推进种业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推动成果确权公开交易。建立种业联合攻关机制,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大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繁育支持力度,争取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率先选育突破性品种。加强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推广种子销售委托代理制度,持续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假劣种子专项行动。同时,继续加强畜禽、水产品种选育改良,不断提高自主育种和良种供应能力。
13.推动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出台实施,增添农垦发展活力。知难而进,深入研究,争取以国务院名义出台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坚持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方向,着力改革和完善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建设一批国家大型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14.强化农机作业薄弱环节与后续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继续大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在粮食和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全面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机械化植保、收获后烘干以及棉油糖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研发、突破油菜机播机收、甘蔗机收、棉花机采等瓶颈。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关键农机作业补助范围。组织好跨区机收和深松整地,明年深松整地面积要力争达到2亿亩。我国农机装备总量增长很快,修理、培训、监督管理等后续服务得跟上。要加快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大力培养职业型实用人才,拓展作业服务市场,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在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推广先进技术中的作用。
15.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融合发展,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明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范围扩大到4个整省、20个整市和500个示范县,实施每年万名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办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堂和创业实训基地,推进“两新”融合、一体发展。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提高开拓市场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开展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主体倾斜、农产品营销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服务试点。
16.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贯彻落实国办通知和安全县创建活动为抓手,强化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带动面上监管体系健全与监管水平提升。首批选定开展试点的100个“菜篮子”产品主产县,要加快建立健全监管、检测、执法、标准化生产等工作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一套有效管用、可复制的监管模式,努力打造标准化生产和依法监管的样板区。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重点治理动物饲养滥用添加剂、抗生素和蔬菜生产滥用高毒农药等行为,统筹推进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工作。同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动物防疫支持政策,统筹做好禽流感、口蹄疫和布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H7N9流感规范化、经常化防控机制,夯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17.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抓住明年将启动实施《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力争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明年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继续在10个省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因地制宜推进配方肥到田落地,依托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推进绿色防控,严格限制高毒农药,推广低毒生物农药,推动建立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地膜回收机制,东北黑土地粮食作物大田生产地膜覆盖面积暂不再扩大。搞好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和划分食用农产品禁产区的试点示范,开展东北黑土退化、西北土壤盐渍化修复工作。同时,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禁牧减畜措施,保护恢复草原生态。以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为抓手,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18.完善生猪屠宰监管体制,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要加快推进监管体制有序平稳过渡,避免出现“真空”。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落实屠宰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清理整顿,做好屠宰企业资格审核工作。加强生猪、家禽屠宰场驻场兽医工作,坚决杜绝屠宰病死畜禽、添加瘦肉精、注水、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19.持续开展“绝户网”清理整治行动,加强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坚决彻底清除“绝户网”等禁用渔具,严防死灰复燃,并加快建立渔具准入制度,将使用合规渔具与渔船燃油补贴挂钩。同时,要突出抓好渔船管理、渔民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整治“三无”船只,做好涉外渔业管理工作。完善休渔禁渔制度,鼓励捕捞渔民减船转产,降低近海捕捞强度,落实好渔民上岸定居工程。渔业也要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中心,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不断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和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
20.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指导支持,拓展我国农业发展空间。国务院已明确农业部牵头负责农业对外合作工作,这是信任,更是责任。要抓紧谋划长期布局、搞好顶层设计,编制好总体规划,明确农业对外合作的关键行业和重点区域。在农业对外合作工作机制内,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制度优势,尽快研究出台投资、税收、金融、进出口等方面的专项支持政策,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务实推进农业对外合作。
 四、关于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对农业系统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努力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跟上形势变化、适应发展要求,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现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正在经历多年未有之变局,如何应对?有的事要以不变应万变,对多年形成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符合发展规律的经验和做法要坚持不动摇。比如,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盲目乐观,要坚持不懈抓紧抓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必须稳中求进,要坚守底线。有的事就要以变应变,审时度势、因时而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要从过去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工作,转到更加重视运用市场工具引导农业发展;从习惯于争取政策强农惠农,转到更加重视运用法治兴农护农;从习惯于依靠财政投入直接支农,转到更加重视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支农;从习惯于着眼国内市场调控产销,转到更加重视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总之,要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工作惯性,树立大格局、开阔大思路、拓宽大视野,从全局角度看农业,面向未来看农业,跳出农业看农业,推进“三农”工作思路创新、政策创设与方法创造。
 二要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工作首先要抓重点事项,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没有重点就没有方向,最终也就没有全局。对于农业部门来说,什么是重点?我以为,有三个衡量标准:中央重视强调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发展矛盾突出的就是重点,处于中心焦点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局的就是重点,职责使命所在、干好了成绩是你的、干不好要挨板子的就是重点。刚才我讲的这些具体任务,就是明年的工作重点,大家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调动资源去推动落实。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和具体的责任人。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看准的事,就要攒劲用力,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扣着一环抓,确保抓出成效。要完善绩效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过程管控,确保各项任务落地有声。对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可以开展专项延伸绩效考核,并强化结果运用,形成农业系统上下联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要求真务实,加强调查研究。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办法从哪里来?根本上还是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充分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看到,政策对不对头,到了村里才知道;要相信,基层有办法,农村有能人。作决策、下指示,只有坚持从田头到案头,才能做到有准头。只有自己先把问题弄明白、思路想清楚,才不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农业系统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座同志先要作出表率。今后调研要问题再聚焦一些,重点再突出一些,问得再深入一些,对策更具体一些。这样做,对实际情况才能心中有数,提出的对策建议、制定的政策措施才能更接地气,更符合农村实际,更契合农民群众的需求,也才能真正可行管用。
 四要廉政勤政,不懈改进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坚持上下联动,集全农业系统之力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落实,继续深入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巩固和发展以上带下改作风、上下合力强服务的良好局面。要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把落实党的“三农”政策作为重点,坚决防止强农惠农政策缩水、跑冒滴漏、吃拿卡要、寻租腐败,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切实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梳理农业部门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全面公开;改进完善项目审批程序,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坚决排除潜在廉政风险。“三农”事业是干出来的,搞农业来不得半点虚的。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要用心工作,毫不松懈,决不当不用心、不用脑、不负责,文件照转、报告照签、讲话照念的“三照领导”。过去我们常讲,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但根本还要靠人来落实。要大力发扬农业系统干部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负责任、有担当,不懒政、争一流,以好的状态、好的作风,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树立农业系统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明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已经明确,号令已经发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鼓足干劲、拼搏进取、求实创新,努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农业部情况通报第47期公开稿.CEB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BGT/201501/t20150109_4328786.htm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农业部网站

 

上一篇:韩长赋主持召开农业部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
下一篇:多措并举促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 —2015年畜牧业发展综述

© 2020 四川省动物保健品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28-85555625 传真:028-85555625
蜀ICP备14014214号-1 技术支持:澎湃动力